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先秦名辯學
Pre-qin Study of Names and Disputation 
開課學期
112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李賢中 
課號
Phl7149 
課程識別碼
124 M083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哲研討室二 
備註
大學部:(A)東方哲學史群組。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先秦名辯學是近代學者對於中國先秦哲學中,名學與辯學相關資料所做的建構與整合。其中主要的文本根據有:公孫龍的〈名實論〉、後期墨家的〈小取〉篇,以及荀子的〈正名〉篇,並結合儒家、道家、墨家、名家的名實思想,所建構的系統理論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探討儒家之正名、道家之無名、墨家之立名、以及名家之名實思想,確立名辯學的性質、對象,及其理論體系。內容涉及先秦時期在認知、推理、辯論等相關問題,可使學習者瞭解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維、表達方法。
 
課程要求
1.對於先秦各家思想有基本的認識
2.上課前先預習相關教材
3.充分準備課堂報告,並積極參與討論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1. 李賢中《論辯與推理―先秦思維方法的對比與轉化》(台北:五南圖書公司,2023年11月)
2. 李賢中《名家哲學研究》 (新北市:花木蘭出版社,2012年 )。 
參考書目
1. 胡適《先秦名學史》(上海:學林出版社,1983年)。
2. 伍非百《先秦名學七書》(台北:洪氏出版社,1984年)。
3. 虞愚《中國名學》(上海:上海書店,1992年)。
4. 孫中原《中國邏輯學》(台北:水牛出版社,1993年)。
5. 張曉芒《先秦辯學法則史論》(北京:中?人民大?出版社,1996年)。
6. 董志鐵《名辯藝術與思維邏輯》(北京:中?廣播電視出版社,1998年)。
7. 馮耀明《公孫龍子》(台北:東大圖書公司,2000年)。
8. 溫公頤、崔清田《中國邏輯史教程》(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2001年)。
9. 伍志學《老子反名言論》(台北:唐山出版社,2002年)。
10.葉錦明《邏輯分析與名辯哲學》(台北:學生書局,2003年)。
11.李賢中《墨學-理論與方法》(台北:揚智文化公司,2003年)。
12.李哲賢《荀子之名學析論》(台北:文津出版社,2005年)。
13.林正弘主編《邏輯與哲學》(台北:學富文化公司,2009年)。
14.周云之《名辯學論》(瀋陽: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6年)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課堂討論 
30% 
考察同學們出席狀況、課堂討論的態度與內容等。  
2. 
課堂報告 
30% 
每位同學負責各單元中的資料準備與報告,考察同學們的準備是否充分,理解是否準確,表達是否清晰。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包含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兩部分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先秦名辯學簡介 
第2週
2/29  墨家的名辯學 
第3週
3/7  荀子的名辯思想 
第4週
3/14  道家無名思想的轉化 
第5週
3/21  墨子〈小取〉論「辭」  
第6週
3/28  先秦推理思維的基本概念  
第7週
4/4  放假 
第8週
4/11  韓非的思維方法 
第9週
4/18  縱橫家蘇秦的辯學 
第10週
4/25  《墨子》與《孟子》論辯方法之比較 
第11週
5/2  名家的名辯學(1) 
第12週
5/9  名家的名辯學(2) 
第13週
5/16  名的性質與名實相符的辯證關係  
第14週
5/23  名辯思想的轉化與應用(1) 
第15週
5/30  名辯思想的轉化與應用(2)、期末報告計畫討論 
第16週
6/6  期末報告